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态度,紧扣“深学、细查、实改”总要求,让学习教育往“心”里走、往“严”里走、往“实”里走,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一、坚持以“学”为基,夯牢作风建设思想根基 一是常学常新,坚定理想信念。党员干部需带头深入系统学习,研读经典,以此坚定信念、筑牢防线。二是入脑入心,筑牢规矩意识。党员干部可借助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通过专题学习、案例分析等方式,学深悟透规定精神,增强对纪律的敬畏,使学习教育走心更走魂,内化为思想自觉,外化为自律行动。三是联系实际,提升履职能力。作风建设关键在知行合一。党员干部要结合岗位职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成效。围绕重点任务,以学促干,为工作与发展注入动力,提升干部队伍战斗力与执行力。 二、坚持以“查”为要,深挖细查作风顽疾根源 一是自我体检找症结。作风问题易从小事累积演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和隐蔽性。需将自我检视贯穿学习教育全程,聚焦重点领域,排查思想、作风、纪律、制度方面的不足,让问题充分暴露。二是刀刃向内纠偏差。党员干部要秉持问题与目标导向,以 “刀刃向内” 的勇气和 “刮骨疗毒” 的决心,直面问题,真查实改,避免 “带病过关”“纸面整改”。对典型案件、信访积案,深入剖析根源,查摆制度漏洞,做到标本兼治。三是上下联动聚合力。作风建设既靠自我警醒,也需外部监督。要畅通群众、组织、纪检监督渠道,借助组织生活会等载体,实现多维监督、全程管控,将 “咬耳扯袖”“红脸出汗” 常态化,构建全面的问题查摆网格。 三、坚持以“改”为本,推动真改实改取得实效 一是动真碰硬压实整改责任。整改不是走过场,而是政治体检后的疗伤。要将问题整改作为学习教育落脚点,建立问题、责任、整改清单,明确时限与责任人,即知即改、真改实改,确保问题有人盯、措施有效果。党员干部要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对顽疾下狠手,让整改件件有着落。二是建章立制夯实治理基础。制度是作风建设“压舱石”。以学习教育为契机,梳理现有制度,查缺补漏,将整改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对共性问题举一反三,完善权责、流程、监督等体系,强化制度执行。三是群众评判检验工作成效。群众是作风建设成效的最佳评判者。把群众满意当第一标准,拓宽监督渠道,邀群众参与监督。对成效不明显、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回头看”。加强正向引导,宣传先进典型,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作者:唐晓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