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回复: 0

“人工智能”作为科技 + 党建 的创新样本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2

主题

0

回帖

125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25
发表于 2025-3-21 13: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工智能”作为科技 + 党建 的创新样本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当下,中共中央办公厅于 2025 年 3 月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明确将作风建设与科技创新协同推进。这一部署不仅为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纪律保障,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注入了廉洁动能。二者的深度融合,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 “科技 + 党建” 的创新样本。
一、八项规定新实践:从作风建设到科技治理的逻辑延伸
中央八项规定自 2012 年实施以来,已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 “金色名片”。2025 年的学习教育进一步聚焦 “以学促干、以干促改”,要求将作风建设融入中心工作。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一要求体现为三重逻辑:
其一,以 “务实” 破除技术泡沫。针对部分地方盲目上马 “AI 政绩工程”、数据造假等问题,学习教育强调 “对标对表查摆问题”,要求科研经费使用、项目落地必须经得起审计和群众监督。例如,某新能源汽车工厂通过 AI 视觉检测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透明化,既提升了效率,又杜绝了 “数字形式主义”。
其二,以 “清廉” 守护创新生态。人工智能研发涉及海量数据与算法权力,易滋生利益输送。学习教育明确 “建立人工智能问责机制”,要求在数据采集、模型训练等环节严守隐私保护红线。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 “个人数据授权撤销机制”,正是八项规定中 “尊重群众权益” 的技术化延伸。
其三,以 “为民” 导向锚定应用场景。合肥工业大学在学习教育中提出 “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数字化”,将 AI 技术用于优化人才培养范式,避免技术应用脱离民生需求。这种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路径,与八项规定中 “密切联系群众” 的要求高度契合。
二、人工智能新赋能:技术创新与纪律建设的双向奔赴
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正在重塑作风建设的方式方法:
1. 监督执纪智能化
国家电网武汉供电公司开发的 AI 虚拟调度员,将故障处置时间从 4 分钟缩短至 30 秒,同步实现全流程数据留痕。这种 “AI + 纪检” 模式,不仅提升了效率,更通过算法分析精准识别异常操作,让 “微腐败” 无所遁形。类似地,河南某危化企业运用 AI 安全生产大模型,实时预警 2000 余处风险点,将 “事后追责” 转为 “事前预防”。
2. 公共服务精准化
在乡村振兴领域,AI 兽医助手通过分析猪舍传感器数据,帮助养殖户降低 30% 的疾病损失;农业人工智能平台助力柬埔寨农民实现精准种植。这些应用践行了八项规定中 “服务群众” 的宗旨,将技术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
3. 决策支撑科学化
面对全球智能鸿沟,中国提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通过算力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举措,推动技术成果向 “全球南方” 转移。这种 “开放协作” 的治理思路,既符合八项规定中 “反对特权” 的要求,也为破解 “技术霸权” 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协同发展新挑战:在规范与创新中寻找平衡点
尽管人工智能与八项规定的融合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挑战:
其一,技术伦理与纪律要求的衔接。例如,AI 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算法歧视等问题,需要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框架下,结合八项规定中的 “公平公正” 原则完善制度。
其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数据显示,我国中西部地区 AI 基础设施覆盖率较东部低 42%,如何通过 “敏捷治理” 缩小数字鸿沟,成为作风建设的重要考题。
其三,国际竞争中的规则话语权。面对个别国家的技术垄断,我国需在坚持八项规定 “开放包容” 导向的同时,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国际标准制定,以制度型开放维护科技主权。
四、未来路径:构建 “科技 + 党建” 新生态
面向未来,需从三方面深化协同:
1. 制度层面:将人工智能治理纳入巡视巡察重点,建立 “技术应用负面清单”,严防 “AI 寻租”。
2. 技术层面:开发 “廉洁 AI” 专用模型,用于廉政风险预警、政策效果评估等场景,提升监督智能化水平。
3. 文化层面:将八项规定精神融入科技伦理教育,培育 “创新不忘廉洁、技术牢记为民” 的价值共识。
人工智能与八项规定的交汇,是科技革命与党的建设的时代共振。唯有以八项规定之 “纲” 引领人工智能之 “变”,以人工智能之 “智” 赋能作风建设之 “效”,才能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走出一条既充满活力又风清气正的创新之路。这既是对 “两个结合” 的生动实践,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作者: 郭航





上一篇:以教育现代化筑牢强国之基,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下一篇:科技、教育、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5-19 11:14 , Processed in 0.153684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