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必须通过强化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三者协同发展,它揭示了教育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中的先导地位,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谋划。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教育作为培养创新主体的根本途径,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变量。教育不仅为科技突破提供智力支持,更通过系统性培养机制,推动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深度匹配。例如,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基础教育资源优化等实践方向,直接回应了教育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这种“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互动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讲话强调,教育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是思思政课程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还是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科技攻关中的担当,都彰显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鲜明导向,唯有将德育贯穿教育全过程,才能确保人才既具备创新能力,又具有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目标,要求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人才活力。例如,支持民营企业青年创新力量、推动科技小院服务基层等举措,体现了对多样化人才成长路径的包容与激励,这种“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理念,为创新生态的培育提供了制度保障。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科技与个人成长的紧密关联。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科技人才的勉励,既是对青年群体的信任,也赋予我们投身创新实践的责任。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科技自主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更需以“挺膺担当”的姿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代教育发展锚定了坐标,其核心在于以教育为支点,撬动科技突破与人才涌流的“乘数效应”。这一战略思想不仅是国家发展的行动纲领,更激励全社会共同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