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管厚爱中锻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入深水区的关键阶段,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提出的"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辩证统一"要求,恰似一剂醒脑提神的良方。这个看似对立的命题,实则蕴含着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深层智慧,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破解"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治理难题,锻造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先锋队伍。 一、破除二元对立思维,构建新型治理生态 传统干部管理模式往往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其根源在于将严管与厚爱割裂对待的机械思维。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徙木立信"的故事启示我们,制度的刚性约束与政策的激励导向必须同频共振。新时代的干部管理需要建立"负面清单+正面激励"的双向机制,既划清纪律红线,又树起担当标杆。浙江省推行的"容错纠错备案制"就是典型范例,通过明确改革创新的安全边界,让干部在"带电的高压线"旁开辟出干事创业的"安全试验区"。 二、校准激励坐标,激活内生动力源 激励担当作为不是简单的物质刺激,而是要构建多层次的价值实现体系。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情怀,与当代张謇式企业家的实干精神一脉相承。深圳特区建立干部"创新档案"的做法值得借鉴,将攻坚克难的实际表现量化为可追溯的"担当指数",与职业发展深度挂钩。这种制度设计将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有机统一,使"为官避事平生耻"从道德自律升华为制度自觉。 三、构建动态平衡机制,实现治理效能跃升 从严管理监督与鼓励担当作为的辩证统一,需要建立动态调适的治理机制。明代张居正推行考成法时创设的"三本台账"制度,与现代绩效考核有异曲同工之妙。上海市探索的"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颇具新意,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识别"躺平"倾向,对苗头性问题进行"靶向治疗"。这种智慧化管理手段,既保持了监督的"牙齿",又彰显了组织的温度,在动态平衡中实现治理效能的螺旋式上升。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干部队伍建设犹如雕琢璞玉,既需要纪律的刻刀剔除杂质,更需要信任的包浆温润光泽。当我们打破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在严管与厚爱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就能让新时代干部队伍既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又具"弄潮儿向涛头立"的闯劲,真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这既是组织工作的艺术,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