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级各个部门都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基层干部工作中的“累点”,直击基层日常中的“痛点”,从减负、赋能、增效三方面着手,大力整治文山会海、规范考核督查、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为何要着力于整治形式主义和推动基层减负?首先,整治形式主义能够确实减少基层干部的负担。形式主义往往要求基层干部填写许多重复的文件、表格、报告以及材料,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分散了基层干部处理真正需要处理工作的精力。通过整治形式主义,可以减少繁琐的文山会海,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要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且形式主义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目前,愈来愈多的工作向基层扎堆转移,导致一些基层干部长期处于一个工作干不完、干不好的状态,形成“小马拉大车”的结构性困境,根源还是工作中存在有许多形式主义的任务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找准难点堵点,从机制上破题,推动工作减负落实到实处去。一是建机制,理清基层权责。通过明晰权责边界、划分条块事权、理清职责关系,假设构建出边界清晰、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体系,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重点对职责事项进行集中清理划分,精减职责事项,明确划分考核指标,切实做到为基层减负。二是强管理,精减基层事务。全面排查梳理事项,对服务事项同类整合,优化不合理不必要的工作事务、标牌标识、证明事项、微信工作群。三是强载体,创新治理手段。积极探索大数据减负、减负实效评价等机制、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治理平台。 其次,整治形式主义能够真正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效率。形式主义往往追求表面上的完美,而忽视了内在的实际效果。基层干部为了应付各种表格和报告,往往只注重完成任务,而忽略了任务的质量与实际效果。通过整治形式主义,可以让基层干部更加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减少浮于表面的浮躁工作情绪,从而真正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从源头上解决无谓的精力浪费。通过整治形式主义,也可以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动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整治形式主义能够增强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形式主义往往会导致基层干部变得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形象,却忽视了群众的真正诉求,从而无法实际的服务群众。通过整治形式主义,可以让基层干部更加关注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增强他们与群众的联系和互动。 形式主义之弊非是一日之寒,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增效赋能也非一日之功,必须紧抓不放、常抓不懈,让广大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放开手脚、轻装前行,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抓落实、促发展、办实事的事业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