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委社会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陈吉宁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群众工作和改革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聚焦重点,推动社会工作不断创新、取得实效。 党的领导是做好社会工作的根本保证。会议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巩固拓展新兴领域全覆盖,抓实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的党建工作。党建引领不仅要覆盖最活跃的经济“细胞”,更要贴合企业、人才和群众需求,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和服务凝聚作用。 同时,党建工作要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推动“多格合一”,实现资源、力量的有效整合。通过创新网格治理模式,打通条块结合、上下贯通的渠道,形成快速响应、高效协同的治理能力。 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群众参与。陈吉宁指出,要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这要求我们创新治理手段和理念,依托群众力量解决民生难题。 要通过人民建议征集、市民服务热线等平台,将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社会治理的“金钥匙”。同时,完善政社合作机制,培育更多专业化、服务化的社会组织,推动社会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此外,鼓励群众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治理,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城市治理更具活力和温度。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做群众工作。陈吉宁指出,要带着感情深入群众,把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放在心上,做到问计于民、问策于民。通过解决共性问题,从“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要善用“三会”制度、“三所联动”等基层自治工具,让群众共商共议,推动问题有效解决。同时,推动绿色低碳生活和志愿服务等,让市民在参与中展现责任担当,凝聚治理合力。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会议强调,要健全统分结合、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推动各方形成“同题共答”的格局。各级社会工作部门要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同时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及时总结推广创新经验。 人才队伍建设是社会工作的支撑。要加强专业化培训,培养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社会工作者,为社会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推动上海社会工作创新发展,必须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创新治理为抓手,汇聚全社会的力量。社会工作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基层治理现代化,我们要牢记使命、奋发有为,以实干精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社会工作取得实效、走在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