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这一理念明确了新时代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突出了城市建设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肯定了他们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人民城市”理念的努力,并勉励他们继续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城市建设与治理,共建和谐美丽城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包含三层内涵: 1. 人民是建设的主体 城市发展需要每位市民的广泛参与。只有将人民的需求融入城市规划与治理,城市建设才能更具活力。 2. 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人民 城市的一切发展都要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让市民感受到幸福、安全和获得感。 3. 注重可持续发展 既关注当前经济与社会需求,也注重生态保护与长远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老杨树宣讲汇”传递的精神力量 “老杨树宣讲汇”由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等组成。他们结合亲身经历,通过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人民城市”理念,向基层群众生动展现新时代上海的发展成就。 这些“老杨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与传播者,他们将理论转化为贴近百姓生活的故事,激励更多人参与到城市建设与治理中。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他们继续讲好身边故事,进一步带动市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上海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践 作为理念首倡地,上海近年来在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基层治理创新 通过“议事厅”“楼组会”等模式,让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解决如电梯加装、公共空间改造等实际问题。 2. 生态宜居建设 黄浦江两岸滨江贯通工程将老工业区转变为亲水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和城市绿色发展的标志性项目。 3. 便民服务优化 上海持续完善“15分钟生活圈”,在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实现优质资源下沉,让居民生活更加便利。 4. 传承红色历史 上海注重保护历史文脉,将红色文化与城市更新相结合,如杨浦区的“四史”学习教育基地,增强了市民的文化认同感。 未来展望: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总书记强调,“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这不仅是对上海的要求,也是全国城市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愿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1. 提升市民主人翁意识 借助多样化宣传方式,让市民认识到城市建设与治理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2. 加强精细化治理 利用智慧城市技术提升治理效率,解决交通、环境等城市管理难题。 3.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推广绿色出行和可再生能源,加强生态保护,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 4. 塑造多元文化生态 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创产业发展,提升市民的文化归属感与幸福感。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仅是上海的发展实践,更是全国城市发展的指引。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的实践表明,讲好身边故事可以凝聚人心,传播理念能够推动行动。在党的领导下,只要全国人民团结努力,必将建设出更多和谐美丽的城市,创造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