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正式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成为新时代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行动指南,深刻揭示城市建设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建设和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的回信中对“宣讲汇”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份认可是对所有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的宣传教育活动的赞誉。 民为城本,筑城市新魂。“民为城之本,城以民为魂。”上海致力于通过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方式,将党的声音、历史的传承以及城市的发展变化传递给每一位市民,不仅有助于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能激发大家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的热情。为深入贯彻这一理念,上海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现代化治理新模式,并带动更多市民深入践行。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和方式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人民城市理念等宣讲活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人民城市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真正扎根于民、深入人心。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搭建“情系百姓、心通人民”的桥梁,鼓励、支持市民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让群众在城市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度,让群众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深耕细作,塑宜居典范。多年来,上海持续深耕“旧区改造”领域,如虹镇老街的大规模旧改项目。在政府有力领导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昔日的棚户区改造成现代化的宜居社区,以焕然一新的面貌为城市增添活力。上海深谙“住有所居”更需“居有所乐”的道理,虹桥街道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发源地,将这一理念深植于心、践之于行,致力于让城市的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市民。于此同时,上海打造覆盖全城的“15分钟生活圈”,通过完善多元化的配套设施,构建便捷、高效的生活单元,真正实现“家门口的幸福”。上海的城市更新之路,是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共赢路”,要不断探索符合城市发展规律与人民需求的新路径,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精细管理为保障,让城市在持续发展中焕发生机。 文化引领,树国际形象。上海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创造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城市生活环境。上海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高效便捷的城市运行体系,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工作环境。上海作为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要注重城市文化建设和精神品格的提升。通过挖掘和保护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的软实力。此外,上海一贯延续与国际文化的交流合作,举办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节庆活动,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书展等,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营造和谐、包容、开放的城市氛围,做好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彰显城市建设“大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