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关注老年人和儿童这两个群体的需求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抓好“一老一小”两个重点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它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更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新时代青年人才的职能,选派优秀大学生到乡村担任兼职职务,如团组织副书记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大手拉小手 一起跟党走”系列民航课堂,提升乡村教育水平。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大学生到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和服务,帮助乡村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利用乡村特色,通过非遗进乡村、非遗进课堂等活动,保护和传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支持乡村发展特色产业,如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开发等,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产业振兴。促进生态建设,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如清理河道垃圾、守护青山绿水等,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抓好“一老一小”两个重点。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水平,增加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机构的数量和质量。推广居家养老模式,提供上门服务和远程医疗支持,让老年人能够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安享晚年。开展老年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和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针对老年人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减轻其经济负担。完善儿童教育与保护。改善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确保儿童能够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监护,建立有效的监护体系,保障他们的安全和心理健康。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教育资助等,特别是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 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一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生的内在规律,强调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着力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包括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以及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重点是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生态化发展,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绿色产业新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