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不走会独立思考的蝴蝶 “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最近,一场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烂梗”的班会火了。某小学语文教师把跟风说烂梗的“气球是空心小朋友比喻成气球的,风一吹,气球就飞走了。而如果做一只蝴蝶风吹过来,蝴蝶在花蕊上悠闲自得、随风飘扬。 孩子们玩“梗”与部分成年人追赶各种潮流本质是一样的。他们使用网络热梗,更多出于好奇和模仿,无关“喜爱”,孩子们缺乏独立判断,在网络上看得多了、身边小伙伴说得多了,很容易在嬉笑打闹中跟风“照单全收” 作为思想欠成熟的青少年,需要多方引导规避网络烂梗的不良影响。 一方面,网络烂梗会影响孩子们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被广为流传的网梗大多简单直白,夹杂着缩写代称、口音方言等元素,它们“洗脑效果”颇佳,却并不合乎语言表达规范。一旦孩子们习惯了用“yyds”表示赞叹,用“666”表达佩服,用“奥利给”表示加油,会让孩子逐渐丧失语言表达的思维过程。 另一方面,一些网络烂梗会侵袭孩子的精神世界传递不良价值取向。短视频平台上就有不少打着青少年科普旗号但传递着成人世界观念的卡通“魔改”内容,这些网梗看似“无伤大雅”,却能一点一滴地影响着孩子们的三观。譬如“白雪公主和贝儿”系列视频,过早地把“美丑”“穷富”“绿茶”“雌竟”等概念灌输给孩子。 面对新鲜事物和观点,积极体验了解是好事,但只有建立在对自我有足够了解、对外界有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才更有意义。 第一,做好家庭教育。家长作为子女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有意识地成为儿童话语体系和行为规范的指引者,积极引导孩子认清网络“烂梗’的生成根源、严重危害及抵制方法,在日常语言表达中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健康文明的语言环境。 第二,优化学校教育。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教师一言一行、优秀同学榜样引领、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勇敢的坚强意志,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学会用文明、通俗、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 其三,强化社会监管。职能监管部门当好“看护人”,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加强监测和监管;网络平台当好“守门人”,做好入口审核和把关,对恶意传播网络烂梗对平台账号设置黑名单,采取屏蔽、关停等处置措施抵制不良言论侵蚀,把好不让“网络烂梗”四处泛滥的第-道关,为未成年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