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8|回复: 0

党员干部要做“沾满泥土”的“民间高手”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61

主题

0

回帖

881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81
发表于 2024-8-27 10: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党员干部要拜人民为师,变“岸上指挥”为“脱鞋下田”,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干出样子,努力成为一名群众认可的“土味干部”,“沾满泥土”的“民间高手”。
    走好“土路”,进百姓门、帮百姓忙。走进百姓家门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党员干部要带头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出文山会海,到乡间小路、田间地头,摸一摸田里的庄稼;叩开百姓家门,揭一揭灶上的锅盖、看一看桌上的饭碗;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听一听群众发的牢骚、唠的家嗑,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知道群众的安危冷暖,同群众一起研究产业发展思路、乡村治理规划、村庄发展蓝图等,走进群众“心门”。要紧盯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察民情中建好需求清单,在解民忧中建好项目清单,在暖民心中建好责任清单,谋实策、出实招、下实功,切实把一份份责任量化压实到自己身上,把一项项民生实事落实到群众需求中,把一个个需求解决在群众心坎上,真正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为“幸福账单”。
    讲好“土话”,说百姓话、知百姓事。“土”,就是要接地气。怎样说“土话”?就是要掌握沟通技巧,善于说群众熟悉和惯用的话,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法去沟通交流。说白了,就是要学会拉家常。群众想听的从来都不是那些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格式化的套话和场面上的应酬话,群众最愿意听的两种话不外乎就是“听得懂的话”和“管用的话”。党员干部要学会用“土言土语”讲好“党言党语”,把想讲的与群众想听的巧妙结合起来,通过增加语言的“泥土味”,将政策通俗化、口语化,变“理论术语”为“方言俗语”,让群众一听就懂、一说就明、一讲就会。同时,还要善于用“土”话拉家常,用“土腔土调”的语言,简练地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表述出来,在家长里短中发现问题,在嘘寒问暖中倾听诉求,掌握“一手资料”,真正访出民情、问出实情、找准症结、办好民事。
    用好“土方”,借百姓法、解百姓题。“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他们在劳动、生活、斗争、创造、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抛开面子,迈开步子,拜群众为师,甘当小学生,多听听群众的“土办法”,汲取“土专家”“田秀才”的智慧,多问问群众“乡村振兴怎么推进”“美丽乡村怎么建设”“产业发展怎么推进”“未来蓝图怎么规划”“老大难问题如何破解”,在诚心“取经”、学习“土方”的过程中,补齐经验不足的短板,找到干好工作的诀窍,练就为群众解决困难的能力,用群众习惯的方式来解决群众身边的具体问题,实打实为民解忧,为民解困,与民同心,与民共情,成为一名脚上沾泥土、心中装民情、手上有实招的人民公仆。





上一篇:莫让“区分不开”成为改革“拦路虎”
下一篇:考察谈话不能“报喜不报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4-12 00:40 , Processed in 0.216758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