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制定出台《若干规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在健全基层治理长效机制、推动改革创新和促进发展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若干规定》共7个部分、21条具体规定,涵盖了精简文件、精简会议、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规范借调干部、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规范明晰基层权责以及规范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等多个方面。这些规定和措施旨在从源头上减轻基层负担,确保基层干部能够集中精力抓工作、促发展。 形式主义,其本质在于脱离实际、不求实效,以表面的、虚假的形式掩盖真实的问题。在基层,它表现为文山会海、过度留痕、迎检考核频繁等现象,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奔命,无暇顾及群众真正关心的实际问题。长此以往,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更削弱了基层治理的效能,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仅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为基层减负,是党中央站在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减负,就是要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这不仅是对基层干部的关爱,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 《若干规定》的出台具有深远的意义。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为基层减负为落脚点,回应基层干部群众关切与期盼,聚焦“小切口”设定“硬约束”,注重细化实化措施要求,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压缩工作模糊空间地带,建立清晰明确的制度规范,推动整治工作在制度轨道上规范化运行。它不仅是对基层干部群众关切和期盼的回应,更是党中央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的重要制度遵循,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要举措。《若干规定》体现了党中央坚定的决心,将形式主义整治提升到了党内法规的高度,形成了长期有效的规范,向全党全社会展示了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的态度。《若干规定》也健全了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的长效机制,聚焦基层减负的小切口。设定硬约束,注重细化实化措施要求,推动整治工作在制度轨道上规范化运行,鲜明树立了用改革创新的办法为基层减负赋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工作导向,有利于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改革任务的落实提供保证。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持续发力。只有当我们真正把基层干部的“辛苦指数”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激发基层治理的新活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让我们携手并进,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