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进一步明确为基层减负的鲜明导向,彰显了党和国家推进基层减负、释放基层治理效能、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同时也为减负工作指明了方向,要牢牢锁定这些“负”,真刀真枪做好“算数法”,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在健全制度上做“加法”,为基层“加力赋能”,让多余的负担卸下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基层工作的形象比喻,一语道破基层工作点多、面广、量大的现实长久以来的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多头考核、高频督查、层层加码、压力甩锅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这让基层干部陷入严重内耗,捉襟见肘、苦不堪言,划定基层责任事项“黑名单”,让“基层要做什么、不能让基层做什么”一清二楚,才能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在“阳光制度”下甩开膀子干,激发基层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原动力,切实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形式歪风上做“减法”,为基层“撑腰鼓劲”,让干部的能力强起来。越是在担子重的时候,越要爱护“挑担人”,基层干部干得好不好,不能“以痕迹论英雄”“靠台账评优劣”,而是要以实绩、实效论英雄,把不必要的“留痕”去掉,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用好对标找差、同擂比拼、传帮带等工作方法,加强乡村两级干部的能力培训和自身建设,让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一些虚耗空转的内卷中跳出来,他们才能心无旁骛地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换取有效的时间和精力迸发出更多活力和创造力,履行有效的职责与担当,更好地为人民“负重”前行。 在实干担当上做“乘法”,为基层“减负松绑”,让为民的实招落下来。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的“神经末梢”更是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减负不是减责任,赋能也不是降标准,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实干树立为民服务“风向标”,要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率先垂范,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好群众路线,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情意,主动到田间地头走一走、百姓家中坐一坐、项目一线看一看,了解群众所需所想,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广大基层干部不能把减负当成躺平的挡箭牌,而应抓住机会大展拳脚、大显身手,俯下身、弯下腰、迈开步,在经济建设、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等艰苦一线干出一番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