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人用人重在坚持公正标准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如何选人、怎样用人,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直接影响着人心。“要坚持公正用人。用人以公,方得贤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这一重要论断,引人思考。(11月30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一个民族、国家的兴衰成败往往取决于人才选拔、使用制度是的科学、公正程度。几千年的古代历史因人而兴、因人而亡的案例不胜枚举。汉武帝不拘一格提拔、重用底层人士卫青、霍去病、卜式等开创盛世;李世民兴科举制,选拔、重用文武之才,开创古代最强王朝;忽必烈高瞻远瞩,摒弃民族、文化之偏见,任用具有突出才能的胡、汉人才,成就中国古代王朝最大版图;而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强国的美国在人才制度建设方向可谓不遗余力,远远领先其它国家,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顶尖级人才纷纷涌入美国,造就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霸主地位。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是最急切的,尤需重视人才制度建设,尤需坚持科学、公正选人用人。 人才不兴缘于制度不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往今来的史实清楚地告诉世人,世间并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古代选人用人,往往取决于伯乐辨别人才的能力,而伯乐也是人,总有缺点,或因私心有所偏颇。显然,唯有建立识才、育才能、用才的科学机制,让公正的选人用人方式方法固化成法定制度,才有确保优秀杰出人才源源不断,才能不出现人才被埋没的现象。我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重视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人才制度日趋科学、完善,极大提振了广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但再好的制度也需严格的执行,极个别地方和单位的选择性执行,甚至出现任人唯亲、唯关系、唯资历、唯领导喜好的现象,以致老实能干者得不到提拔、重用,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者却平步青云甚至“带病提拔”,无形之中破坏了选人用人的公正环境,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 选人用人重在坚持公正标准。任人唯贤是古今用人的标准,但对贤的标准却容易受到政治生态和领导干部的影响。我党一直以来奉行德才兼备、注重实干的用人导向,但仍有极个别远离监督的地方和单位因政治生态不佳、领导干部个人偏好,在选人用人方面没有严格地执行科学、公正的标准,往往重用“关系户”“懂人情世故的人”“懂规矩的人”“善意揣摩领导心思的人”;甚至为了提拔、重用“关系户”而纵容对老实、实干能力出众的干部的污蔑、诽谤。科学、公正选人用人,贵在制度上的顶层设计,要从严落实各级选人用人政策,把公正体现在选人用人的全过程各环节,将公正体现在考核、评价干部的各个细节上,让德才兼备、敢为有为者脱颖而出,让不作为乱作为者无位,激发广大干部干事的主动性、能动性。 。 作者:伍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