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余子 于 2018-12-3 17:03 编辑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6日下午就中国历史上的吏治举行第十次集体学习。(11月28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新时代的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走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则必须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组织学习中强调:“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文山会海’有所反弹。这些问题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因此,各级党委必须要为基层减负,将工作真正做在“刀刃”上。 什么是“痕迹管理”?“痕迹管理”是一种绩效考核手段,具体来说,就是每个单位、每位干部,平时都做了哪些工作、又是如何开展工作的,都可以通过具体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展现出来。但在近年来,过于注重“痕迹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形式主义,在检查过程中往往成了搞花拳绣腿、繁文缛节,只做表面文章,不注重实际、实效,既加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又带来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因此,必须要及时纠正这种错误的工作导向,各级党委开展监督检查过程中,优化考核评价体系,降低材料在检查考核中的比重,杜绝“材料出政绩”“以材料论英雄”等不良现象,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 同时,领导干部要坚持从自我做起,在工作开展中注重实际、实效,而不是一味的要求下属保留不必要的工作留痕,比如:学习就要写情况汇报、调研就要拍照留相、检查就要补资料台账等,让干部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上,将更多的精力用在谋事创业上,而不是绞尽脑汁在一些无谓的事务中“狠下功夫”。 痕迹人民群众的口碑中,痕迹留在基层干部实干作为的脚印中,面对新时代,适应新形势,各级党委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为基层减负,为人民谋福。 (作者: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