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情农情特殊,建设农业强国,要按照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总体要求,把握农业强国建设的一般规律和共性特征,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突出中国特色,解决中国问题,穿合脚的鞋,走自己的路,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把握好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一贯部署。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战略全局作出的决策部署,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脉相承,是着眼不同阶段、不同维度对“三农”工作的总体概括和总体要求,既相互统一又各有侧重。三者在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上是一致的,贯穿于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全过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从工农城乡关系演变视角切入,更多强调乡村独特功能价值和变迁方向。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从“三农”内生发展视角切入,更多强调农业农村顺应整个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进步。农业强国是从国家宏观战略视角切入,更多强调夯实强国根基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实践中,要有机衔接好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保持工作连续性,不能割裂开来、另起炉灶、各搞一套。 坚持“一盘棋”统筹推进。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国家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同现有规划相衔接,细化提出未来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目标任务,明确路线图施工图,扎实有力推进。各地要找准在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定位,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立足自己的主体功能,发挥自身优势,作出自身贡献,形成各展所长、各尽所能、互补共进的整体效应和协同优势,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要避免上下一般粗,层层都搞套路式、模板化的农业强省强市强县建设。 注重因地制宜、突出实效。农业强国建设要从实际出发,见实功、求实效,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解决当地农业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上,把农业强国建设落到一件件具体民生实事、关键小事上。不要一提建设农业强国,就一股脑去搞 “高大上”、“高精尖”的东西,盲目上马不切实际的大园区、大工程、大项目。要久久为功、稳扎稳打推进,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