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一重大论断标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重大论断的精髓要义和精神实质,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维度,历史、现实与未来相互关照维度,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维度等三重维度加以理解和把握,这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演化过程和目标指向,其具体道路从来都不是单一线 性的,而是多维多元的。从根本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国情走出的一条现代化新路。 在继承发展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动态性演化、历时性发展、阶段性超越的过程。中华 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是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文化“底色”。近代仁人志士对现代化发展 道路的艰辛探索和不断试错,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镜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之守正,绝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在不变质、不偏向、不走样的前提 下开拓进取。中国式现代化之创新,绝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立新潮、开新局、谋新篇的过程中接续 奋斗。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创新才能激发活力,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守正创新之道,使其蕴含着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在五千多年的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创造辉煌,离不开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和滋养。在一百多年的山河再造、文明重塑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写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诗篇,离不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魄和顽强拼搏。在新时代十年的接续奋斗中,党和国家的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彪炳史册的历史性成就,同样离不开党和人民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一仗接着一仗打、风雨无阻向前行。 越接近伟大梦想的实现,越要保持高度的清醒。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洞察时代大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深刻把握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这个根本保证,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才能始终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才能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信心、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