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小学生们在上学路上听到国歌响起,在无人提醒下,一个个都自觉停下脚步肃立敬礼的视频被广泛点赞。网友们评价到:“这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为国,则未来可期;少年爱国,则中国可期。 孩子们自觉停下的脚步敬礼不仅是对国旗的敬仰,更是那颗爱国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了芽,是爱国主义在学生身上的生动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六一儿童节时就曾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新时代的少年注定要在未来肩负起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需要靠他们走完伟大复兴的最后征程,然而越是靠近胜利的路途越崎岖凶险、充满挑战。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引领能激发不懈奋斗、一往无前的勇气,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勇立潮头的内生动力,因此,加强对于少年爱国主义的培育不仅是助力他们快速成长成才的必要举措,更是日后帮助他们面对严峻挑战、战胜困难的必要保障。 根植爱国主义,筑起成长屏障。新时代的少年儿童,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思维被各种思潮冲击,心智还未成熟的他们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是非观,面对不良诱惑缺乏足够的抵抗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这时候,发挥爱国主义之力为其成长保驾护航就显得尤为必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各种优秀道德品质的凝练,引导少年儿童根植爱国主义也会带动其主动涵养其他优秀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进而在成长的道路上主动摒弃不良习惯,坚决抵制不良诱惑,成为一个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懂廉耻的人。少年儿童作为祖国的接班人,在关注他们健康成长的同时,注重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事关中国未来、民族前途的一件大事。 加强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从多方维度发力。要让少年心中深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就要注重对“知”的灌输。课堂是宣扬爱国主义的第一阵地,老师是爱国主义的主要传播者,要利用好文化课程对于爱国主义的宣扬,让少年学生通过课堂和课本去纵观古今历史,遍历祖国河山,了解英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要让少年心中生长出爱国报国的根枝,还要加强对“行”的引导。要进行多形式的爱国教育,通过举办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开展“学雷锋”、“学榜样”等纪念革命、学习榜样实践活动,组织参观红色文化阵地、英雄伟人故居等切身实地的让少年学生爱国为国。要充分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各类节日为契机加强对爱国主义的宣扬,让爱国主义和校园文化、校园生活有机结合,促使少年学生在浓浓的爱国氛围里成长。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未来,少年要扛起国之重任,现在,少年就须生出爱国之根。只有把爱国主义贯穿于少年儿童成长的始终,将爱国主义深深融入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人生观中,他们才能成长为经风挡雨的大树,才能肩负起引领中华巨轮继续巍巍向前的重任。(杨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