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小岗村大包干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序幕》的文章,讲述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村民按下“血手印”,带领村民实行“包干到户”,向贫困宣战的故事。 时代的发展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探索。时代的进步,既需要有顶层设计的探索,也需要有基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回首中华民族历史上下五千年。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名字让后人去回忆、去铭记,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力量,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关键基石”。从铁面无私的吴起到执行力贯彻始终的商鞅,从远见与务实兼具的张居正到经世致用的思想家康有为,再到我们现在所说的18位小岗村村民。这其中,如果说吴、商、张、康等人是站在中国历史金字塔尖的时代“领头羊”,那么小岗村村民就是代表万千基层劳动者的源头活水,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中国发展提供着滔滔不绝的原生动力。 上层建筑离不开经济基础,机制探索离不开基层砥砺奋进。2年前,在云南楚雄州大姚县湾碧乡,80后白头干部李忠凯意外走红,他的背后,是扎根乡镇,与百姓同吃住,帮助全乡993户3941名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生活质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年,“务实扎实的好书记”是对他成绩最好的评价。回首改革开放40年,李忠凯是无数优秀基层干部的缩影,他们面临着前人从未遇到过的复杂问题,却又以一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气势为当代基层干部提神振气。 大包干既是村民有益探索,也是时代容纳新事物的胸怀。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便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宏愿。40年前,18名小岗村民用他们的“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序幕,40年后的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工作者尤其是具有高素质、高学历的基层干部更应该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以史为鉴,扎根基层,做“敢为天下先”的时代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