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人大代表王银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层的工作者只要按时保质完成任务,没有必要天天打卡,建议取消基层干部各类群打卡。(3月11日 光明网) 诚然,基层好比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一个合格的基层干部要具备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但别让“被动形式主义”成为基层工作者的“痛点”和“难点”。 2019年被誉为“基层减负年”,中央出台文件明确要求切实为基层减负,赢得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喝彩。基层各类文山会海固然得到抑制,督查考核有所减少,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现象在基层仍旧频出不穷。微信工作群“打卡”、微信政务公众号“关注认证”、各类政务工作APP签到刷分……同时还将这些工作列入对部门、对个人的考核,让基层干部不得不疲于应付此类“重点”工作,众多的形式打卡让基层干部费心又劳力,没有按时完成要么就纪律处分,要么就通报批评,基层干部必须千方百计、绞尽脑汁、费尽气力,根本无心将工作重心转到为人民群众上来。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脱贫攻坚如期顺利完成、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行、城乡基层治理初见成效,农村工作形式一片大好,工作前景大有可为。广大基层干部的关注点和着力点应该在实现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当中,投入到为群众干实事、解难题中去,而不是让“喊口号”“亮标语”等形式主义推住了他们走村入户的脚步,忽视了群众百姓真正的所求所需。 别让“减负”变成一句口号。不能用形式主义解决形式主义,要“上级”深入调研,综合分析,找准病根,逐步化解;要“重效果,轻形式”,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让基层干部多走一户人家,多停留一分钟,多听一句诉求;更要少一些“高姿态”的指示,少一些“乱作为”的任务,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真正让基层减负治理“接地气”,避免走入“越减越负”的怪圈,让基层干部少些苦心 多些走心。(作者:蒲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