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过来 走进我的家乡绵竹,不论是亲朋好友、外来游客,说实话,包括本地人,都会因为美丽乡村不断攀升的颜值,屡屡刷新印象。一幢幢川西民居错落有致,喜庆的年画娃娃或是主题墙景让白墙黛瓦生动起来;交错延伸的水泥路增添了五彩骑行带,串联起绿色田野、摇曳竹林;满脸笑容的质朴村民或田间劳作或悠闲唠嗑,清新的田园空气扑面而来。目之所及,孝德年文化特色小镇、九龙低空运动特色小镇、金色清平童话小镇、中国玫瑰谷小镇各具特色,如此宜居乡村,怎不叫人说家乡好! “现在绵竹的农村真是大变样,节假日的首选打卡地!”“年画节、丰收节、梨花节、赏果节,我们场场不落,印象深刻。”村民们过上了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正在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产业发展、促进乡风文明等举措,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一镇三村成功入选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示范村。通过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一村一景一产业,带动基础设施提升,让群众更有获得感,更有生活品位,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现在政策好啊,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在这儿打工,每年能挣几万元,地里的农活照样干,还可以照顾家人。”农民群众分享着“家门口挣钱”的满足。生态农业产业是基础,乡土农耕文化是底蕴,更多惠农惠民政策促进群众增收致富。通过引进“千亿斤粮食”项目、中国玫瑰谷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引导各村依托优势,将分散、闲置的土地集中利用,运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带领农民群众走出了一条充满活力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路子,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引擎”。 “我们自愿参加农民夜校,上技能提升培训班,不愁摸不着门路了。”家乡的乡村振兴大学为村民“量身定制”培训项目,开设“接地气”的巴蜀火锅、巴蜀小吃、新式服务员、养老照护等沿山旅游需求量高和易学易懂的技能培训项目,分层分类地组织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开展传帮带,手把手传授技术,面对面介绍经验,支持返乡农民工通过培训实现就业创业。青山绿水间,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安静祥和的小山村已经成为今日的康养胜地。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正在成长,同时强大了沿山农家乐、乡村民宿和康养发展。 美丽新村绘就着新画卷,乡村振兴在路上。(龙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