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必将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乡村文化建设不容忽视。(人民网 11月8日)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对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的乡村发生着重要影响。当前,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赌博风之风盛行、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力度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培育新型农民、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以好家风带民风,涵养农村文明新风。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着力点,唤醒广大家庭的道德自觉,以好家风塑造好民风。积极引导党员带头自觉加强家风建设,带头在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子女教育、勤俭持家、邻里和谐等方面作表率,培育好家风,从根本上带动农村“民风”的转变,形成“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让广大群众感悟认同主流价值观,让每个人都成为文明乡风建设的受益者。 二是加强公共文化建设,优质文化资源进农村。以基层为重点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并积极培育乡村文化人才,传承乡土文脉,保护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为乡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文化服务,充实乡村内生动力。 三是培树典型引领,以点带面促工作实效。深入开展开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一系列道德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培育良好乡风,以模范的引领带动作用,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推动“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以点带面,激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为培育淳朴乡风奠定良好基。 作者:宋国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