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社区治理 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加强社区治理,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也要发挥居民自治功能,把社区居民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11月8日,人民网)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要求“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社区是基本的社会生活单元和平台,加强社区治理不仅是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社区治理,不仅事关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还事关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提升,对促进基层社会稳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社区治理,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一是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的队伍建设,核心是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把信念坚定、宗旨意识强烈的干部选拔到社区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加强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建设,加强党员管理,完善社区组织体系,让党员起到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三是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的制度建设,探索经验,补齐短板,为进一步发挥好社区党组织核心作用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注重激发基层组织活力,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加强社区治理,需创新治理模式。社区是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着力提升服务水平。一是营造社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在社区内向群众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群众明白社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社区这个大家好了,自己的小家才会好,打造和谐社区。二是加强社区法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社区也要依法治理,在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依法办事,打造法治社区。三是加强社区居民自治,“有事大家说”,充分做到民主自治,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说上话,有关社区的重大事情要让群众都参与,提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共同治理好社区。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加强社区治理的意义、策略和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加强社区治理。 (作者:杨梦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