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观众和网友中引发畅议。(10月25日,人民日报)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时期算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许多典故。这些典故凝结着前人的智慧、才华以及宝贵的经验,直到现在依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去领悟。《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将中国传统文化典故与新时代治国理政相结合,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去学习领会。
观《平“语”近人》,树立为政之本。“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为人之本德为先,而为政者的德,就是政德。所谓政德,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做到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为政者只有修“政德”,才能施“德政”,以德服人,才能真正获得百姓认同。
观《平“语”近人》,领悟为政之道。“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政之所心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员干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内心深处都不能脱离群众。比如党员干部在市级单位、省级单位甚至中央工作,也不能因为平时在办公室工作的时间多,和群众打交道的时间少,就完全脱离群众。党员干部应知道,自己位置越高,那么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就应该越密切。因为位置越高,政令对群众的影响也就会越大。所以党员干部无论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都应该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观《平“语”近人》,领会为政之要。“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而人才,就是治国的基础,就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培养人才既需要个人努力,也需要组织培养。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通过学习提升自己,通过深入一线,将自己的工作扎稳抓实。 另一方面,组织应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给予德才兼备、有实干精神的党员干部更高更宽广的平台,让其发挥更大的价值。
党员干部应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思想境界,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智慧。党员干部以德为本,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奋斗目标,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作者: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