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11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对督查中发现的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加强曝光,严厉问责。他强调,要切实用好督查结果,激励担当作为,狠抓政策见效。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到位。 国务院开展的督查工作方式创新、成效明显,对各地政府的工作起到了督促和指导作用。督查是为了寻问题、查不足,便于大家更好的找原因、补短板。做好督查重在整改,查漏补缺是各地政府的重要任务。 各地政府根据督查结果查漏补缺,首先要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党员干部在问题的整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管漏洞多大、任务多难,只要各级领导干部齐心协力、踏实肯干,就一定能达成目的。 为了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各地应对促进发展、开放创新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好的做法给予表扬和推广。表扬和奖励是对党员干部最有效的鼓励,是对他们能力及成绩的肯定。只有将表彰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激起党员干部办事创业的决心,才能让他们明确目标、坚定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上更要积极主动,要严肃对待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出现的问题越多,越要反省自身的工作。查找原因要从自身开始,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及时反省、积极完善问题就不会扩大。奉献作为、不断反思的干部才会迅速成长、才能挑起大梁,面对问题要学会举一反三,这样工作中才会越来越仔细,出现的问题自然就越来越少。 尽职尽责应奖,推诿扯皮当罚。开展督查工作是为了帮助地方政府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以达到改善民生的目的。党员干部若是对发现的问题置之不理,不仅违背上级初衷,更是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在解决问题时应有明确的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人,杜绝部门之间、干部之间互相推诿。对于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等问题应加强曝光,严厉问责。 督查复检要勤,整改分工要细,惩罚曝光要严。督查不是为了找问题,而是为了让地方政府的工作更加完善;问责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 勤督查,重作为。党和国家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了人民,只有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埋头苦干,政策才能见效、人民才会更幸福。 (作者:薛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