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立则国立。在大力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之际,青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自身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 北宋思想家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立心,再立命,以天下为己任,不忘初心,青年才能真正成长为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新时代青年。 筑楼必先固其基,育人必先固其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理想信念就是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钙,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基层人员直接面对群众,其工作态度直接决定着干群关系的好坏。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群众文化水平较低等因素,使一小部分青年干部思想不坚定,做事眼高手低,不愿沉下基层,心态浮躁,傲气十足……凡此种种,皆有可能导致干群关系的恶化。对于青年干部来说,只有坚定其信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去浮去躁,迈稳步子,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行为准则,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在基层中筑牢实现人生价值的根基。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工作人员作为国家政策一线落实者,既要处理好群众的各种困难疑惑,还要贯彻落实好上级的政策安排。在全国举力打好脱贫攻坚站之际,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贫困人口仍然是人口脱贫最突出的短板。习总书记鼓励年轻人下基层,身在农村核心区的青年干部更应该积极响应号召,俯下身,沉下心,深入农村,主动挑起重担,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面对复杂矛盾和棘手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经受考验,增长才干,为全面打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攻坚战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脱贫工作并非靠干部的大包大揽便能实现决胜小康全民小康的,而应激发其脱贫对象的内部活力,焕活脱贫源动力。现阶段农村“等靠要”思想仍根深蒂固,严重制约着新农村的发展,而“事事靠干部”容易让贫困群众产生依赖心理,影响其内生动力,工作事倍功半。青年干部应充分认识到贫困群众不仅是帮扶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农村美丽家园,使贫困户想脱贫,愿脱贫,真脱贫,让新农村发展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为政之道,唯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青年干部作为国家和希望、民族的未来,更应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的发展战略,深入基层,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描绘好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文/卢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