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9|回复: 0

[已推搜狐] 公私分明方能过好“人情关”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84

主题

1

回帖

402

积分

记者

积分
402
发表于 2018-11-5 12: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在世,人情往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党员干部也不例外,甚至不得不面对更复杂的人情关系,因此存在一个过好“人情关”的问题。习近平同志20多年前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共产党人要承担起廉政建设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过好‘两关’。第一关是自我关。”“第二关是‘人情关’。”“以上这两关,不是要不要过,而是非过不可。”今天读来,仍耐人寻味,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求是网  11月4日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公与私,这是每个领导干部在从政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考验其党性原则、官德立场的标尺。公心,体现在一个人对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的正确判断和抉择上,也体现在对“人情关系”的正确处理上。
一段关于正确处理“公与私”“人情与原则”的历史佳话,那就是“六尺巷”的故事。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桐城老家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公生明,偏生暗。公私分明、秉公去私,封建官吏尚能做到,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何言不能?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近亲远疏、人情往来,本是人之常情,然而,领导干部既然中掌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就不能在行使公权力时讲“近亲远疏”了,更不能把公权力当做人情往来的“筹码”。
公私分明方能过好“人情关”。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共产党人要承担起廉政建设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过好‘两关’。第一关是自我关。”“第二关是‘人情关’。”可以看出,这“两关”是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的。第一关是第二关的基础和前提,而第二关则是第一关的延伸和表现。党员干部只有过了“自我关”,才能过好“人情观”。而秉持公心、公权为公、公私分明正是过这“第一关”的“令牌”。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我们要看到各种社会关系也随之愈加错综复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讲人情、讲亲情,绝不能公权私用、公私相混、顾私忘公,绝不能在人情交往中弃党性原则于不顾,而应当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坚守党员干部在处理人情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如此,才能在正确处理公私关系中过好“人情关”,不忘初心,担起新时代使命。(白智华)





上一篇: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激励奋发担当有为
下一篇:以先进为榜样奋力担当作为(专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4 21:45 , Processed in 0.286093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