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期阅读土地革命时期的资料时,共产党优良的作风得以与民相融,国民党腐败的风气引来百姓憎恶,两者之间鲜明的反差对比,让我深受触动,不禁联想到当前的实际工作。在检查基层党建责任制落实情况中,笔者发现党建工作开展的好的单位,其它工作相对也都做的不错,党建工作与条线工作呈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细想起来也不难理解,党建工作好,干部队伍素质、作风就好,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必然就强了。 然而,让人既气愤又担忧的是,把“党建工作”的帽子戴上似乎就重视党建和开展了工作,至于做没做或者效果如何倒不是关心的重点。拿党建工作来“装点门面”,讲话或者写材料都得先摆一下“党的领导”,确保形式上的政治正确,已经成了很多地方惯用的手法。岂不知这也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戏谑的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耽误的是落实党的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 认识不深刻,站位不高,是做不好党建工作的首要因素。经常有人抱怨党建工作“比较虚”、“稿来稿去整材料”“无非搞搞活动、开开会、学习写心得”等等,极大地误解了党建工作的内涵和目的,降低了党建工作的格局。党建工作是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组织,具体体现就是要建立科学的领导机制、培养出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养成优良的工作作风、以及打下深厚的群众根基等方面。这些都需要做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一旦掺杂了水分,效果就会打折扣。抱怨党建工作的人,不妨看看自己周边其它工作的业绩、看看周边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看看周边干群、党群关系,就会发现党建工作搞不好,其它很多事情也不怎么理想,党建工作重不重要、要不要抓实抓牢,不言而喻了。 “门面”总归要卸下伪装的面具,“里子”才会有恒久的魅力。党的建设事关能否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评判。对于各级党组织,“党建是最大的政绩”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唯有踏实、务实、实干才能取得实打实的成绩。 作者: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