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履职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维护人民利益的本质要求 ,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主动扛起依法履职的职责,在学习上、思想上、责任上保持依法履职时刻“在线”,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人民水平。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党员干部一生的必修课。法为国之本。学好法,提升全民法律意识,党员干部当作“排头兵”。学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对党员干部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员干部迫切需要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坚持学深悟透,提升法学理论素养和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自觉性,用法治的思维引导决策部署和推进工作落实,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党纪国法是悬于党员干部头上的利剑,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严格自律,把法律视作带电的高压线,敬重法律、敬畏法律,不断增强自觉遵守法律的原动力。要把对法律的尊崇和敬畏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时刻保持高度的自律和清醒,敬小慎微、慎独慎初、谨言慎行,尽公仆之责、尽党员之本、履干部之职,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作为安身立命、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基本素养,时时刻刻处处争当遵纪守法的践行者、示范者和推动者。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难于法之必行”。在法律面前,既要有所“畏”、又要有所“为”。要始终牢记法律姓“公”、不姓“私”,在法律的约束内行使权力,决不以公谋私。要始终坚持秉公用法、公正执法、公正司法、依法行政,把法律意识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决策中,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要自觉接受用法的监督,审慎用权、合理用权。要强化法治宣传,提升人民群众法律意识,让法治精神成为人民群众的行动自觉,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作者:张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