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董自庭自西北农业大学毕业投入“三农”工作。二十多年来,他一直为全力打造商洛优质生态农产品,引导企业打造品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光与热。他先后荣获农业农村部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18年9月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赴北京学习。(中国组织人事报,10月23日) “三农”工作历来都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现目前,农业、农民、农村工作依然存在着诸多难题和困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到基层、到乡村,为祖国和人民的集体事业奉献着青春和智慧,广大青年干部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把切实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奋斗的目标,在扎根乡村中躬身实践,增才长干。 首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青年干部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大”与“小”中蕴含的辩证法则,是青年干部必须牢牢掌握的实际工作方法,“大”不是为官一方要制定出完备的、无可挑剔的政策体系,不是要成就说彪炳史册的历史伟绩。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群众衣食住行中的微小事、繁杂事作为必须要、马上要解决的手边事。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间,在工作上学会“换位思考”,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 要沉心静气在乡村扎得了根。扎根乡村不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乡村的各项基础设施,社会机制体制、精神文化娱乐活动等等方面与城市都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面临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环境治理等等实际难题,是基层干部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涉浅水者见鱼虾,涉深水者见蛟龙”,青年干部要涵养真切的为民情怀,在基层的广大天地里,发挥个人才干,一项一项解决实际问题,忍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在摸爬滚打中成长。 青年干部立鸿鹄志就要心系群众,俯身扎根乡村,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人民的土壤之中;青年干部做奋斗者就要脚踏实际,深入群众身边,敢闯敢拼,知重负重,为群众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咸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