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古河村蜜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一股蜜香扑面而来,一棵棵龙眼树下,摆着近百个蜂箱。“这个蜜蜂养殖项目,是驻村工作队员黄华带领我们兴办起来的,2019年带动9户贫困户每户增收500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000元。”古河村党支部书记覃敏高高兴地说。近年来,大化县结合实际将关爱保障措施落实落细,让一线扶贫干部以更好的状态投入脱贫攻坚战,带动贫困乡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组织人事报,10月23日)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的、基础性的民生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广大党员继续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沉心静气、苦干实干,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扎根一线,确保现行标准下尚未脱贫群众如期实现脱贫。 要注重专业技能提升,常学常新。“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广大党员干部、扶贫干部扎根基层一线,时间紧、任务重,在基层原理新技术、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新课程的机会相对较少,难免产生“知识恐慌“,感到与社会发展脱节。因此要强化扶贫干部培训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打铁还需自身硬。广大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攻坚克难,需要新办法,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只有自己能力上过硬,作风过硬,才能在面对急难险重问题时站的出来,顶的上去。 要落实好保障措施,增添动力。扶贫干部大多离家扎根,难免在生活上或者工作上会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难题,组织上要建立起完善的保障激励机制,落实好干部考察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向在一线的扶贫干部倾斜,完善竞争提升渠道,在体制上、相关配套服务上提供“硬件支持”,除此之外,要注重关注扶贫干部思想上的波动,通过组织谈心谈话,实际考察调研注重了解更近扶贫干部心里实际想法,及时解决困惑,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总任务,要牢牢抓住人才这一关键,充分发挥好人才资源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为脱贫攻坚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咸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