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因此,选拔干部应该从源头把好关、选好人,特别是年轻干部的选拔,更是要坚持一条标准线: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无论做官还是做人,都应先立德。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修好官德,是干事创业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功德、严私德,组织才能用得其所。
德才兼备,是衡量干部素质的根本标准,是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德”,是“才”的灵魂方向、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干部的德,是指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思想作风等,决定着干部的才智发挥和权力行使的方向和效果。德与才作为干部素质的两个基本方面,不是平行的、并列的,二者比较,德更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正如古人讲的那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干部的德,主要指理想信念、党性修养、道德品质、思想作风等,它决定着才智发挥和权力行使的目的、方向和效果。以德为先,是要对选人用人机制丰富和完善,涉及选人用人的各方面各环节。比如,在对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业绩的考核评价中体现德的要求,就不能仅看其说得怎么样,还要看表现怎么样;不能仅看某些数字,还要看群众口碑。再如,由于德比较抽象又十分复杂,在对德的考核评价上就不能模式化简单化,而应科学化合理化,使之尽可能地反映真实。
选一个干部就是树一面旗帜。党的干部工作的根本问题是以什么样的标准用人、树立什么样的导向。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纵观中国几千年来的治国理政历史,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千千万万,难以一概而论,唯独“德”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虽然我们都知道德才兼备是最理想的人选,但相较于才,笔者认为,德更为不可或缺,因为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才的不足,可以通过持续的培养和实践获得弥补,而德若缺位,纵使才高八斗,也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大任、难堪重任,也无益于国家社稷。因此,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要始终坚持“唯德是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