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多样的地形地貌成了临夏人民外出的屏障,东乡回族自治县和临夏县更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如何才能走出大山、改变落后面貌一直是困扰着临夏人民的问题。长远脱贫靠教育,教育,成为连接大山之外世界的大路。(9月16日,光明日报) 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出教育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着眼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重要问题。小平同志的话是根据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未来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做出的战略判断。时光荏苒,37年后的今天,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回顾过往,我们可以得出小平同志当时提出的几个问题。一、培养什么人,我国是全球极少数的全产业链国家,意味着各行各业的人才如今充沛融入到千百种岗位上,这些都离不开我国教育事业的遍地开花原因,推动各行各业的教育培训机制的发展。二、为谁培养人。整体来说,当然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把握教育的整体方向。细化到实处来说,是我国全产业链化经济发展的趋势倒逼教育制度及配套设施向全面化演变,既遵循顶层设计的战略发展要求,又迎合市场的刚性需求。三、如何培养人。树立人才梯队建设的概念,底层加大加宽加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特别是部分贫困地区,加快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进度,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偏远学校和教学点办学条件,配齐配强师资力量,保证适龄少年儿童有学上、上得起学。避免中西部教育质量严重“偏科”,这是我国当前对教育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走出脱贫的根基就是教育,提高当地文化水平,培养专业人才,产业振兴才会有基石支撑蓬勃发展。只有人才振兴,才能长远地实现乡村振兴。 作者:苏咚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