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松,带领山区群众走向致富路
一名长期生活在市里的机关干部,告别熟悉的工作环境,告别幸福温馨的小家庭,一头扎进莽莽大山,投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6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以一名扶贫干部的责任和担当,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让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驶上了“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快车道,他的名字叫陈志松。(9月15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陈志松是安徽省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名干部。2018年4月,作为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党员,他主动请缨来到国家级贫困县石台县的七都镇银堤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银堤村地处山区,人均土地仅有0.6亩,主要经济来源只有1100亩的茶叶。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信息闭塞,产业发展滞后,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陈志松深知山区群众盼望脱贫致富的愿望,践行初心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无私奉献,源自于将贫困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将贫困群众当做自家人,将心比心,才能在驻村岗位上干出新成绩,干好第一书记。
派驻银堤村任第一书记以来 ,陈志松一边细致地熟悉村情,摸清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边找党员群众座谈和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摸清吃透村情民意,真正成为村民“自家人”。
在银堤村,公共基础设施薄弱,旱季村民生活饮用水供应不足、部分村组之间道路最后一公里还没有打通……陈志松把这些搜集到的问题,一一列出清单,补齐制约生产生活发展的各项短板,逐一加以解决。凝心聚力,建强支部班子,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拧成一股绳,带领山区群众走向致富路。
土地少,靠种粮食根本无法脱贫。陈志松通过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大户带动等方式,打造了“党支部+合作社+大户”模式,在种植大户的带头下,村民们通过流转土地,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解决当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就业,尤其是贫困人口的就业。
正是带着一定要帮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深厚情怀,陈志松在探索山区脱贫致富道路上,始终做到心里装有群众,凡事想到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人心换人心,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看到一个共产党员的平凡、勤奋、敬业和忠诚,折射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的崇高品格,展示着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精神,诠释了共产党人坚守信仰、一心为民的崇高情怀。
经过近2年时间的艰苦奋斗,陈志松带领山区群众找准了脱贫致富的方向,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之路、发展之路。(作者:任佩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