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早已深入每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年净增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49亿户,总数达到15.7亿户,很多人致少拥有2张手机卡。个人手机使用移动网络进行上网浏览信息、下载安装软件、网络购物、登录各种网站或App等上进行工作学习活动时,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手机号、年龄性别、工作职业、身份证号等就上传到了互联网,而互联网是全球性的一个信息系统,是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因此这些信息就可能会他人利用,带来各种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的表现 网络安全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就发生了。在不经意间,自己就成为网络安全受害目标,一旦发生,常常措手不及。比如,个人手机号信息泄露后,就会收到各种垃圾短信、网络谣言、诈骗电话;个人身份信息漏后,不法分子就会以用户的名义借钱贷款,在各种平台或App进行冒名登记;以各种返利赠送礼物等诱惑购买高额度保险或高额产品;通过网购退款诈骗,犯罪份子冒充客服,以各种理由让受害人登录某个网站,并在网站里输入身份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后通过信息骗走其钱财,等一系列网络诈骗层出不穷,我们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就在我们身边。 网络安全的防范 保持手机安全软件的更新,坚持更新手机系统,杀毒软件和其他常用的应用软件,不要随意安装来源不明的软件;勿向他人泄露手机App的账号和密码,不要在多个App上使用同一个密码,密码设置要有一定复杂化,不要过于简单,推荐使用“特殊字符+字母+数字”组合;在社交软件上不要轻信他人,不添加不明用户为社交好友,不向陌生人进行转账、交易;不点击不明短信中的链接,不回复不明短信等等。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网络安全问题需要我们更加重视、警惕。9月14日至20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就是要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每个公民都要从自我做起,做到防范于未然,为自己为社会做好网络安全防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