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xdlefxj 于 2020-9-3 15:35 编辑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万千家长的热切期待中,“神兽”们终于“回笼”了!虽然开学了,但是家长们不能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想法,要担负起人生第一所学校的责任,把握好“开学第一课”这个珍贵的机会,讲好“三个故事”,让孩子们接受一次精神洗礼、感受一次灵魂触动,从而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讲好战“疫”故事,培养孩子们“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爱国情怀。年初,4.2万名医护人员勇赴荆楚大地,白衣执甲、英勇逆行,将个人理想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起来,诠释了医者仁心、大爱精诚。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挂帅出征,始终冲在前线、拼在前沿,4天内奔走武汉、北京、广州三地,研究病情、远程会诊、接受媒体采访……张伯礼院士带病作战,胆囊炎复发,毅然“肝胆相照真,割胆留决断”。榜样在前,须见贤思齐。然而,仅有一腔热血是不足以报效祖国的,家长们要鼓励孩子树立报国之志,科学学习钻研,掌握一技之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讲好抗洪故事,培养孩子们“士以天下为己任,泥犁拔舌自担当”的担当勇气。无论是昼夜奋战、坚守一线的“党旗红”,还是闻“汛”而动、迎难而上的“迷彩绿”,抑或是赴汤蹈火、解危纾难的“火焰蓝”,在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总能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生命堤坝”。英雄莫问出处,横流自显本色。家长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意志和勇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品格,引导他们以有理想、有品德、有知识、有担当、有作为的姿态去成长,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 讲好勤俭故事,培养孩子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节约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铺张浪费则背离优良传统文化,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毛主席一件睡衣补了73次,穿了20年;周总理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家长要培养孩子勤俭持家的好习惯,关键是要从自身做起、从娃娃抓起,在耳濡目染中,培树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言传身教中对孩子的节俭教育打下牢固的基石,从而形成勤俭持家永流传的好家风。(王雪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