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应发扬“右玉精神” 多年来,右玉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全县林木绿化率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0.26%增至56%,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人民日报,7月31日) 党的建设事关党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加强自身建设,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不断推进党建工作革故鼎新,不断增强党的实力,提高党的领导力,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号召群众、组织群众,凝聚出发展的磅礴伟力。 山西省右玉县,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一片绿洲,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在带给了我们惊奇的同时,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右玉精神”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加以运用,推进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促进党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要目标清晰。右玉县的短板就是自然环境恶劣,广大党员干部聚焦生态修复问题,瞄准打造绿水青山的目标,采取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的举措,最终实现了目标任务。与此相类似,在开展党建工作中,我们也要聚焦短板、瞄准目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精准发力,向着提高党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这一目标迈进。 加强党的建设要持之以恒。右玉县恶劣的自然环境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改变的,今天取得的成果基于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俗话说:“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党的建设也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在党的建设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党的建设本质就是要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沿,这就要求,党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革故鼎新,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强化引领、行稳致远。 加强党的建设要强化实践。右玉县之所以绿意盎然、价值凸显,很大因素是在恢复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创造,即将生态的劣势转变为优势,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党的建设主要价值体现就是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此,我们应当聚焦“民生”二字,少走“上层路线”,多走“群众路线”,不能让“指尖”代替“跑腿”,要强化工作实践,这样才能让党的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党的建设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积极发扬“右玉精神”,做到目标清晰、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党的建设行稳致远,为社会发展、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作者:贾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