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雪霏霏 于 2018-10-23 15:19 编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广大宣传干部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遵循。进入新时代,新闻宣传作品应当增强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凝聚民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努力。 由远及近,增强亲和力。宣传的目的是要拉近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激发老百姓共同参与国家治理的热情,在润雨细无声中弘扬主流思想。这就要求新闻作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内容上要切近生活、切近百姓、切近实际,上接“天线”,下接“地线”,沾点“土气”,创作最鲜活的新闻作品;语言上要通俗易懂、清新明了,切忌“高深莫测”“生涩难懂”,让老百姓读起来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比如“打铁还需自身硬”“打虎拍蝇”等语言就非常的生动形象,让人一看便明白其中要义,同时语言也极具亲和力。 由此及彼,增强感染力。优秀的新闻作品背后蕴藏着强大的社会正能量和时代主旋律。要通过新闻作品来讲好身边的好人好事,展示新时代普通老百姓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要通过新闻作品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英雄的精品佳作来鼓舞斗志,提振精神,感召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同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来;新闻作品也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了解群众所思所需,到群众中去,解决群众诉求期盼;要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作品中的“主角”,不断挖掘他们的智慧,汲取有益的营养,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的热情和兴趣,让人民群众对创作的新闻作品产生共鸣。 由点及面,增强影响力。信息化时代,要牢牢占据新闻宣传舆论阵地的制高点,自上而下,由点及面,增强新闻宣传的宽度和广度,形成新闻宣传阵矩,扩大新闻宣传的影响力;要创新宣传模式,加强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自媒体阵地建设,重视图文、视频、H5、动漫等直观明了、形式新颖的宣传手段,坚决摒弃“陈词滥调”“呆板木讷”的传统形象,增强新闻作品的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和传播力,推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 现在,老百姓的信息需求量在与日俱增,鉴别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对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在把握宣传规律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宣传思维和宣传模式,适应新形势对宣传工作的新要求,努力做多出精品,为唱响新时代主旋律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高双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