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绿色发展脱贫攻坚决胜之路 迈向全面小康进程中,四川各地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奔小康路上越走底气越足。(7月21日,人民日报 )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决战脱贫攻坚已经吹响了最后的冲锋号,剩下的都是硬骨头,都是贫中之贫,都是攻坚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将披荆斩浪,谱写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壮丽篇章。 在我国,一些生态脆弱地区也是贫困程度较深、脱贫难度较大的地区,发展受制于环境承载力低、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因此,通过科学高效地利用有限资源来补齐贫困和环境双短板,是实现发展突破的必然选择。通过脱贫攻坚促进绿色发展,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双赢项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破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双重成效。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行进到脱贫攻坚之路的“最后一公里”,面对贫困地区“硬骨头”,更需要各个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这个利益不但是眼前利益,也是长远利益;不仅是当代人的利益,也是子孙后世的利益。经济发展不是掠夺自然的“涸泽而渔”,生态保护也不是困守青山的“缘木求鱼”。相反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要厚植生态优势,做活山水文章,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特色文娱、精品民宿等“生态+”融合产业体系,让优良农村生态环境变成聚宝盆、长出金元宝,把生态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为脱贫打下长久根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抢任务、抢进度、盲目追求指标完成,带来的只会是“坐吃山空”的返贫。“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木材不可胜用也。”开展脱贫工作必须坚持“两山”思想”,既要“抓眼前”,也要“顾长远”。“两山”思想就要实际运用于决战脱贫攻坚,拒绝盲目蛮干,“数字脱贫”,要富山富水,“幸福脱贫”,在“绿水青山”中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攻坚克难,上下协力,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当然,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决胜脱贫攻坚,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念好“山水经”、走稳“生态路”。 (作者:雪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