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7月19日 人民日报) 打胜仗,既需要精良的部队,也需要过硬的本事,既需要有力的指挥,更需要顽强的拼搏斗志。在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少部分人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到,把剩余的,最难啃的骨头解决掉,才能实现小康社会,才能共享小康社会的胜利果实,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中,党中央始终不离不弃,始终在想尽一切可行的办法,为脱贫地区、贫困群众创造条件,一心一意的想着如何把贫困地区的经济搞上去,把群众的生活质量提上去。没有良好的作风,没有团结群众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无法决战决胜小康社会。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团结群众。让人民群众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就是我们要做的,要干的事情。只有脱贫干部在田间低头埋头苦干,没有群众的参与,等于只有雷声没有雨点,广大扶贫干部要懂得脱贫的力量不仅仅只有国家、社会,还有那些在你背后的贫困群众,他们才是致富路上最直接、最根本的受益人,他们才是最终走向致富路上的“实践者”。团结起来,与广大贫困群众共同面朝黄土、背朝天,用汗水和拼搏,努力向着幸福的方向走去。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干部作风。脱贫攻坚奔小康,基层党组织是战斗堡垒,而干部就是堡垒的建构人,他们的能力,作风,决定着堡垒是否能为群众的脱贫之路提供坚实有力可靠的保障。“两天打渔三天晒网”、“光打雷不下雨”的工作作风,就是违背党中央脱贫的宗旨,没有好的作风作为带领群众的力量,就无法推动决战决胜小康社会,就无法为群众打响脱贫攻坚战的第一枪,要坚持以顽强的作风,坚定的意志,在困难时期咬咬牙,带领群众干出成绩来,才能让群众走进美好生活中去。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放眼长远。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放长线钓大鱼。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不能只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目标,今年是决战决胜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完成既定目标,在既定目标上,我们更要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让贫困地区摘帽,才能让贫困地区有更多的后劲,奔向更好的生活。虚假脱贫、数字脱贫都是我们可持续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只有认清楚我们的目标和方向,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的自力更生,憧憬美好生活。 脱贫攻坚工作的路还和艰苦,可持续发展道路还很漫长,要辩证思维,让脱贫地区更富造血功能,才能自给自足,更能增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叶显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