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贫困程度深 就怕脱贫志气短 五年前(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5年来,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迈出坚实步伐,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 过去的五年,党和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农村扶贫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制定了一整套开创性的农村扶贫政策,投入了巨额扶贫资金,动员了政府系统内外的大批扶贫力量,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明显改变了农村贫困面貌。党和政府通过采取结对帮扶、产业帮扶、移民搬迁帮扶、技能培训帮扶、基础设施帮扶、合作社带动帮扶、保障帮扶等多种措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一些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的个别地方少数人,对扶贫工作仍然有观望的思想,存在着不愿积极就业,不谋求发展思路,一心想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可谓“贫困程度深,脱贫志气短”。 在贫困程度深脱贫志气短的地方,要树立贫困户脱贫的志气,还得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要帮助贫困户认真分析致贫的主要原因,比如因灾、因病、因学、缺技术、却劳力、缺发展资金等,找准贫困的原因。 二要根据贫困程度,帮助贫困户制定“一户一策”的脱贫计划,做到量身定制帮扶计划,细化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让贫困户感到扶贫有力,内生动力,实现增收,脱贫有望。 三要让贫困户发挥主体作用,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哭熬”的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克服消极的思想情绪和等着政府给钱给物的惰性心理。 四要教育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精准帮扶下,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早日实现脱贫摘帽。 五要积极宣传推广扶贫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学先进、取经验,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让贫困户树立脱贫志向,走向富裕路,内生主动为、扎实为的动力。(马文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