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困难群众走出贫困,一方面需要我们持续不断改进作风,加强党组织建设,同时也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各级政府部门执行力。(7月16日,人民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抓执行是抓落实的第一要义。执行不执行,关键看干部。不狠抓执行,再好的计划也是空话;不一绘到底,再好的蓝图也是水月镜花。当前脱贫攻坚既面临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所以党员干部必须要强化执行力,以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加强学习,提高帮扶水平。党员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要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政策规定,提高对扶贫政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熟悉相关扶贫业务工作。只有相关政策熟知了,基层帮扶水平才能得到提升,脱贫帮扶思路才能有所拓宽,才能坚定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转变作风,提高帮扶效率。脱贫攻坚,是干部能力的历练场,也是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各级党员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持续发扬不怕吃苦精神,深入基层、精准帮扶,把一户户的帮扶责任扛在肩上,把一条条政策兑现到户,把一项项工作落实到位,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确保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坚决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创新方式,提高帮扶实效。 扶贫工作不仅要“输血”更应“造血”。党员干部在扶贫工作当中给钱给物资并不是最难的,怎样在扶贫过程中不陷入“等、要、靠”的泥沼,不让贫困户养成理直气壮吃低保的惰性,才是扶贫工作中需要克服的问题。所以各级党员干部要创新一条授之以渔的帮扶方式,激发群众内生活力,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的信心,鼓励贫困户用自己的双手脱掉“贫困户”的帽子,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作者: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