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表示,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国新闻网,5月21日)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是“急流险滩”。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一线扶贫干部,有硬仗要打,打硬仗必须要赢。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实现脱贫1109千万人,超出预期1000万的目标。数字背后是扶贫工作者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像钉钉子一样一锤一锤接着干出来的。四川凉山“悬崖村”集体易地扶贫搬迁,告别千级阶梯,迎来更平顺的生活;在各方对口帮扶之下,毛南族实现整民族脱贫,是党和国家小康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践诺。各地各方以实际的脱贫成效打造了脱贫攻坚最真实、最有底气的样板。 脱贫不是终点,是为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生活的新起点。如何“扶上马送一程”是扶贫工作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比如在实际中,易地扶贫搬迁形成的新型基层单元,是基层治理中需要新思路、新办法的关键点,如何让贫困群众搬进来之后住得下、住得舒心、住得和谐应该构架新的工作思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之后,群众如何实现长效增收,“扶志”是关键。通过政策、资金倾斜扶贫,产生了少数“等靠要”思想,没有从根本上阻断穷根。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作用,要帮助群众在思想上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思想,组织提供专业技能培训,积极运用政策性资源提供工作岗位、科学谋划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贫困户增收提供长效动力。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全面小康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奋斗奋斗再奋斗,向着美好生活加速奔跑。(咸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