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8|回复: 0

搭建干群“连心桥”根治“恐闹症”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305

主题

0

回帖

1642

积分

记者

积分
1642
发表于 2018-7-16 00: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搭建干群“连心桥”根治“恐闹症”

个别群众不顾法律和政策,遇事就闹,甚至催生出专业的“闹事团队”……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时常听到基层干部自嘲,他们患了“恐闹症”。然而,也有群众表示,有些“闹”是出于无奈,正规渠道走不通,不闹问题就得不到重视和解决。这个看似死结的难题,折射出当下基层治理的软肋。(7月11日半月谈)

基层干部“恐闹症”并非无解。一些基层干部自嘲患了“恐闹症”,到了谈“闹”色变的程度,对于“闹事”者唯恐避之不急,俨然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猫鼠游戏”。群众是水,干部是鱼;鱼生于水,当感水恩;“春江水暖鸭先知”,身在群众中,干部当知民生之艰、百姓之苦,当以悲天悯人的情怀为人民群众的小事、大事、紧要事奔走、忙碌。群众的“闹”或是无理,但大多是“无奈”,这其中的缘由当让广大基层干部反省,为什么一定要到“不闹问题就得不到重视和解决”的地步?为什么不能让“闹事”者心平气和?说到底,“恐闹症”折射出当下基层治理的软肋,还需从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现代化入手,为群众营造阳光的、和谐的、充满人文关怀和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对于基层干部“恐闹症”不可小觑。事实上,基层干部“恐闹症”绝非极个别地方的极个别怪象,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治理难题,凸显出一些地方当前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一旦政府信用度降低,公平正义不能充分地彰显,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不能得到及时全面有效地维护,部分利益受损的群众就容易受到带头“闹事”者的煽动,导致群体性非法上访、串访事件,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损害政府形象、破坏干群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极为不利的。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数十年来,民主法治建设持续深入,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人民的地位前所未有地提高,人民的利益得到前所未有地保障。也因此,随着人民参与社会治理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政府、干部的要求也明显提高,对于任何一点伤害自身利益的行为发生都是难以容忍的。群众之事无小事,哪怕确属无理取“闹”,也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严格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让干群 “连心桥”根治“恐闹症”。随着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民意诉求的渠道必将越加畅通,群众的合理诉求会得到高效合理地解决,而无理取闹、非法上访者也会受到法律的制止和惩罚。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需要法律,呵护干群鱼水之情则需广大干部做到心中有民。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是争取民心、密切干群关系、树立政府公信力的“传家宝”。只有实实在在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广大基层干部戒掉身上的官僚气、贵族气、办公室习气,敞开门、挂笑脸、高效率办公,深入群众中间,体察民情、倾听民声、收集民意,把人民公仆的内涵外化于行,切实当好群众的“服务员”,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才能让干群之间的关系融融恰恰、心心相印,即使有暂时解决不了的诉求,也能坐下来好好商量,避免“闹事”。






上一篇: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贵在落地开花
下一篇:基层党组织任期新规切合基层实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3 15:39 , Processed in 0.256709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