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德行的成长是要从小培养的,而家庭是最基础的土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德行的成长,家庭也是最基本的细胞。《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四集集中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和家风有关的思想,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典故来切入主题。(来源:中国人民广播电台 10月12日) 家庭之于国,就是血液之于生命。如果人体是一棵大树,血液就是滋润这棵大树的生命之水,没有血液就不会有生命的延续。而没有家庭,就不会有国家的延续。作为生命的避难所,家庭是坚固也是脆弱的。像爱生命那样去爱家,像爱家那样去爱国,才能凝聚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因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家风建设的重要性,要常修家风之“课”,常修为政之德,争当传承、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的表率,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在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推动下,家风隳坏,祸及党和人民的警示比比皆是。笔者认为:家风家教建设不仅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家风家廉是促政廉的重要保证。“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涵养好的时代家风,让千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社会风气才会有好的基础;涵养好的时代家风,让政风清明、民风清美,全社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社会文明进步才有不竭动力。中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诲,诗云:“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因此,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家风不是小事,不是家庭私事,而是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是弘扬党风的一个重要窗口。廉政应廉家、廉家在家风当成为领导干部的一种生活追求和生活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各种考验,为人民执好权、用好权。 良好家风是抵御腐败的一道重要防线。有的领导干部在单位和本职工作岗位上都能做到廉政。可是,面对家庭生活、人情关系和个人利益的时候,却不能廉家。不少领导腐败堕落,正是从“没有管住自己身边的人”开始的。对自己的子女、配偶、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疏于管教,对他们要么不是过于关爱、过于信任,就是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听之任之,甚至娇纵放任,任其越“雷池”。结果被一些心术不正之人通过走“夫人路线”、“公子外交”,最终把全家人“拉下水”,家庭成了引发腐败的重要因素。家风失范,家教不严,不仅会带坏干部队伍,也败坏社会风气,更损坏政治生态。 “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家风连着政风,家风系着国运”。家风是抵御腐败的一道重要防线。因此,领导干部讲廉政,家庭清廉是绝不能忽视的。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以身作则,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家范。领导干部只有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才能让腐败无空隙可钻,无存身之地,也才能把家庭、单位的好风气树起来。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良好的家风是一面镜子。古有司马光有“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的家教;近有周恩来为家人立下“十条家规”。他们没有留给后人家财万贯,却为后人留下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风。那么作为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则应自觉修养情操心魂,树立正气之节操。自觉对标“三严三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为树立清廉家风政风奠定基础。绝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 当官担当为民之责,就是要勤政廉政家风好。就是要自觉强化修养,把握好思想政治的底线、道德品质的底线和法律纪律的底线,练就防腐拒变的“内功”,注重家教家风,规范家教家风,不断纯正、弘扬良好家风,让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总之,只要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部门都做到了知行合一,让良好家风家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能以良好家风家教助推党风廉政建设,就能以用良好的家风家教,带动政风和社会新风,增强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戴。(作者:陈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