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激发干部积极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到中央专门出台文件《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目的都是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价值导向,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10月15日,人民网)
日前,江苏省出台办法,健全和完善了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为肯为实干者鼓气,替敢为善为者撑腰,给无为滥为者警告。 “三项机制”的出台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成果,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的重大创新,释放了鼓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鲜明政策导向。但制度机制的保障只是外部推动力,要真正贯彻实行“三项机制”,还需要干部自身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做出实绩。 争当想干事的干部。想干事,就是工作要有主动性、预见性、积极性。要有敢于担当的意识,宁可出点事,也要去干事。广大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无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何种职务,都做到责职相随,勇敢地担负起应尽的责任。 争当能干事的干部。“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干部的所有工作都必须落实到“干”字上,既要干到“点子”上,又要干到“关键”处。广大干部要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不论从事哪一方面工作,都能在所从事领域里干一凡事业,同时在实践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 争当干成事的干部。干成事,就是要讲效率,见实效,看成绩;就是要务实求真,不搞花架子,不图虚名,不搞形式主义。广大干部务要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中,把重点放在抓落实上,确保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形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广大干部要多些公心,少谋私利,多为民生,少想私事,探索创新、担当进取、干事创业,干出成绩,干出成就,为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倪叶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