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xy123 于 2018-10-12 15:39 编辑
用组织振兴“解码”乡村振兴
国庆佳节已过,但这个芳菲的金秋假日,与以往别有不同,尤其令人振奋,久久让人回味。 节前,新华社播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这意味着“乡村振兴”已经从习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一句深情寄语,走向了具体蓝图的实质落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已然在路上。 蓝天碧水、绿树红花,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民和民富……乡村振兴的模样,相信国庆节期间到过美丽乡村去旅游的人们一定印象深刻。乡村振兴,密码何在? 笔者以为,乡村振兴,核心密码,在于组织振兴。 笔者生在乡村,靠着一路求学,最终进入城市工作。工作20余年来,每一次回乡,眼观乡村从取消农业税,到粮食直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点点滴滴的变化,深深感受到党和国家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减小城乡差距,让农民群体富裕起来的努力,内心由衷地感激和喜悦。但是,这还不够,距离“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应时而生,应需而生。 “共同富裕”的模样,从近年来屡见网络的“村民分红”可见一斑,但各地发展情况不一,不好借鉴。“乡村振兴”的样板,比如201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8.3万元,集体经济积累达20多亿元,一度比兵马俑景区还火爆的陕西关中袁家村。那么,他有何可供移植的基因? 据2017年7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的调查报道,“袁家村的发展,是在没有任何行政命令的前提下,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依靠基层党员和干部的领导,把农民发动、组织和团结起来,以农民为主体,自主解决三农问题。”简单梳理,可以得知,袁家村的成功,首先是有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党支部,其次是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探索出了“新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让村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美美与共”。 由此可见,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组织振兴了,乡村振兴才有领航者、实施者。当下,全国各地都在通过“头雁工程”、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扫黑除恶等多种方式,从夯实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着力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振兴基层组织,让人民群众真正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一村富不算富,十村富才是富”,乡村振兴,是以所有农民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更是矢志不渝一直在践行的奋斗目标!做好组织振兴,“解码”乡村振兴! (赖雪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