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推出第三集《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也是我党历来选人用人的一贯原则。并提出了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并重的“四德”标准和考核要求。立德不仅是修身立世之大事,更是为政治世之根本。 “现在干部出问题,多数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德’上”。我们常说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德,才能固然重要,业务素质过硬才能为老百姓办好事,办事实,但为官如果没有了“德行”,对社会更能造成巨大的危害。这种危害远不仅是可以量化的金钱损失,更为可恶的是让群众对党产生了信任危机,甚至影响到我党的执政地位。领导干部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特殊,手中握有 权力,更要时刻牢记“为官一时,造福一方”,反之“为官一任 遗祸一方”。新时期,价值观、金钱观、政绩观无不考验着每一位领导干部,现实警示着我们,重视领导干部德的建设,比以往更加突出与紧迫。 做官先做人,从政德为先。抱忧患之心做“明白官”,忧患意识是自重的催化剂、自省的发动机、自警的报警器、自励的加油站,领导干部要从内心深处“三省吾身”,不断用生活中的反面典型警示告诫自己,提醒自己无人监督时自觉“慎独”,筑起一道防过失、尽职守、反腐败的堤坝。抱实干之心做“实在官”,习近平指出,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领导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现,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它既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严谨的道德实践。做“老实人”,就是要做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的人,要从平凡小事做起,在点点滴滴中体现,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抱正义之心做“干净官”,能力并非第一,更不是唯一,因为高尚的人品比卓越的能力更可贵,只有洁身自好,才能始终保持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本色。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就是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严守党纪国法,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作者:陈伶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