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扛好脱贫攻坚的旗帜 从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选派109名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引导鼓励创建“五好一满意”党支部;开展城市基层党建服务品牌评选,全市建立343个党建联盟,让党建走进居民、融入社会,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创建“红色孵化器”,促进非公企业党建与民营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充分激发全市24.8万名党员、10468个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促发展、惠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起强大力量。(1月15日 《光明日报》)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第一书记就显得尤为重要。“冲锋号已经吹响”,剩余的都是历经多轮攻坚都没有啃下的硬骨头,所以,第一书记们已经没有退路,需扛起脱贫攻坚的旗帜,越是艰险越向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第一书记是党组织从上级单位选派到贫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代表,是带动扶贫户脱贫是其核心工作之一。第一书记的素质好不好、能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这个村今后的发展,因此,要把选好配好第一书记放在首位。坚持用严格的政治标准和用高尚的为民情怀选配好“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其“火车头”和“领头雁”作用。 脱贫攻坚的本质要求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要发挥“火车头”和“领头雁”作用,第一书记首先要是致富能手。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群众看,自身要有带动作用、示范效应。通过不懈努力,示范引导广大群众环境美起来、日子好起来、腰包鼓起来。 都说“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而第一书记就是这个堡垒的旗手,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擎旗在手、勇往直前。何如啃下脱贫攻坚中的这些“硬骨头”?在解决群众生活困难上,始终秉持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尽其所能为群众排扰解难、做好事、办实事。在产业发展上,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让广大群众尝到“甜头”。在预防返贫上,还需要巩固脱贫成果、增强造血能力,防止返贫。 诚然,脱贫攻坚工作不是个人的工作,让第一书记扛起脱贫攻坚旗帜,引领大家主动融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为脱贫攻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徐子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