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做好脱贫攻坚这篇大文章
坚持因地制宜,强化机制创新,聚焦特色产业……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广西集中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已然形成。(1月6日《广西日报》)
实践证明,通过产业发展让贫困户脱贫致富,这种产业扶贫模式,从实际出发,已经成为当下扶贫最具活力的扶贫模式之一。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因为,激活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关键和基础举措就是要发展好产业,没有产业,没有经济上的稳定后续来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数据显示,2019年,广西享受产业帮扶措施的贫困户有18.61万户70.36万人,全区2016-2018年已脱贫的76.5万户319.73万人中,有59.75万户251.93万人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产业扶贫带动了78%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脱贫,超过了中央提出的产业扶贫要带动一半左右贫困人口脱贫的要求,也高于全国67%的平均水平。这些数据见证了广西产业扶贫,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的脱贫新景。
广西为了给产业扶贫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将发展扶贫产业列为全区精准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之首,也是全区脱贫攻坚“五场硬仗”之首,先后出台《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广西实施规划(2016-2020年)》《广西“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关于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作为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安排的重要依据。
广西发展产业扶贫,坚持两手抓或两手硬,既重视发展短平快产业,又发展长线产业,构建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集中火力发展种养、林业和旅游产业等产业扶贫新模式,带贫益贫的机制初步建立,培育出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扶贫产业,如百色芒果、南宁香蕉、融安金桔、天峨珍珠李、富川脐橙、巴马香猪等。同时,增加金融资金投入,重点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精准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为产业脱贫提供“源头活水”。特色和优势是广西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关键。
广西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推广订单帮扶、股份合作、生产托管等龙头带动模式,让更多贫困群众分享发展红利,这种能人带富是广西产业扶贫的重要模式。2019年,全区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94万名,5379个贫困村全部完成培育不少于3名创业致富带头人的任务。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了1400名现代青年农场主,其中54个贫困县560人,一批农民致富领头羊驰骋在八桂脱贫攻坚主战场。能人带富已经作为贫困村群众稳定脱贫增收重要举措,通过有效工作机制和强有力政策扶持,培育创业成功、带动见效的致富带头人,让贫困户做到真脱贫。
总之,广西发展产业扶贫中始终坚持好党的领导。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努力把最大的政治优势真正转化为强大的经济动力优势,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做好脱贫攻坚这篇大文章,助力广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作者:任佩荃)
|